第31章 亩产四五千斤的粮食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户部掌管全国钱粮,这些年朝廷为了休养生息,向百姓们征的税极少。国家收入少,开支却不小。
每年几十万军队的粮饷,朝廷各级官员的俸禄、各地兴修的水利等等,处处都要钱。时不时还要赈个灾什么的。
可以说,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这么些年张修为了空虚的国库,可谓是殚精竭虑,仅仅四十出头的年纪,头发便白了一半。
就这样,还有不少人背地里叫他“张抠抠”。
他委屈啊!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不抠能行么?能行么?
如今,突然有人给了他这么大个惊喜。亩产四五千斤的粮食啊,如果推广开来,整个大夏将再无饿殍,国库也会被填的满满当当。他恨不能给种出红薯这人磕几个响头,喊一声祖宗。
因而一向抠门到极点的张修,这回第一个站出来同道:“陛下,此人当重赏。”
然,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当谨慎。毕竟,亩产四五千斤的粮食,古未有之。还须仔细查探才好,若是属实,再行赏赐不迟。
臣就怕有那胆大包天之徒,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目的,欺上瞒下,妄图欺君。况且,这个蒋文渊再怎么着也是个县令,又怎么会亲自下田。我看分明是为了贪功弄虚作假。臣,恳请皇上明查。”
他的话音刚落,便被一个颇有些痞气的声音怼了回去。
“童大人真是好大的威风。这事情还未调查清楚,陛下都未说什么,你这上下两片嘴皮子一碰,就给人硬扣上一个欺君的罪名。是否太过武断了些?”
说话间,自文官队伍中走出一人,此人正是新上任的吏部左侍郎秦珏(字观之),平阳侯府世子,秦皇后亲弟,太子景衍亲舅,正儿八经的国舅爷。
童涪秋见是秦珏,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道:“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众所周知,谷麦的产量均不过两三百斤一亩,豆类略高也不三四百斤。亩产四五千斤粮食,从古至今都未听说过。”
秦珏冷笑一声:“井底之蛙岂知皓月之辉。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说罢,秦钰不再理他。
转而同夏景帝拜了一拜道:“陛下,臣有本奏。”
夏景帝知晓他刚从青州回来,该是知晓些什么,于是和颜悦色道:“你说!”
“臣之前曾任青州县令,与蒋文渊有过几次往来。此子才学人品俱佳,在当地素有贤名。”
说到这里,秦珏意味深长的看了童涪秋一眼继续道:“臣卸任几天前曾和太子殿下一同去过蒋家,可蒋家人告诉我他去了田里。
臣当时觉得奇怪,他一个探花郎去田里干什么?就让他家的一个家仆带着我和太子殿下去了。
到了地方,臣就看见蒋文渊同他父亲和两个哥哥一起,穿着粗布短打,卷着裤腿,撅着腚,满头大汗的在抡锄头刨地。”
说到这里秦珏顿了一下又道:“他一个精贵的探花郎,繁花着锦后还能不忘初心。就冲这一点臣就佩服他!
当时我问他整地种什么?他说种红薯。臣在青州三年,经常巡乡,寻常作物皆尽识得,唯不知此物。自是要问个究竟。
他说,之前曾无意中救下一位老道,那老道便送给他一袋果实,说此物名红薯,四五月栽种,九、十月收获,可高产。
臣亲眼见过薯苗,藤叶蔓蔓,十分茂盛,唯不见花果,还曾怀疑他是不是让人给诓了。
蒋文渊道他也不曾种过此物,但不论如何都要试一试,若是不成就当个青菜吃,若是成了那百姓们便又多了一种裹腹之物。
如今看来,他是真的种成了,只是不曾想这果实竟然长在地下。”
这时在御座边的小宝座上坐着的景衍说话了:“孤可以作证,秦大人所言不虚。”
既然太子殿下都这么说了,那此事便八九不离十了。再想到童涪文刚刚“义正言辞”那番话,大臣们看他的眼神都有些意味深长起来。这个童大人这么针对蒋文渊,怕不是有什么猫腻?
童涪秋只觉得脸都被打肿了,且不说那个红薯是不是真的高产,至少这红薯真是人家自己种的,亲自下田种的。
太子殿下亲眼所见,连反驳都不能。只好捂了笏板,灰溜溜的退回队伍里。
夏景帝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这个蒋文渊确实有几分本事。不过,童卿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是要慎重一些。众卿觉得该派谁去合适?”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司农寺卿金耀林出列道:“臣愿意前去核实。”
景帝一见他便乐了:“哟,这个还真得你来最合适。你们司农寺专管农桑,说起来也是你的份内之事。这样,金卿,你即刻挑选几名靠谱的农官随行,朕再给你派二十名羽林卫随行,到了青州速速查明此事。若此事属实,务必配合好蒋文渊以青州县主中心,明年大力推广红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