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果说日本跟琉球的历史渊源更早、更深的话,那么在最近五百年中,则是中国跟琉球的关系持续加深,已经跟日本能够分庭抗礼,而且仗着自身文化上的势能优势,对琉球在文化上的影响更大。
琉球的首都首里城,基本上就是一座中国式的城池,有城墙,有皇宫,琉球的政府机构是模仿的中国式,政府公文往来的格式,乃至书写公文的文字都是汉字,甚至在民间服饰上,琉球也已经汉化了。
在文化上,日本对琉球的影响,完全没法跟中国相比,这不能怪日本,因为连日本本身都一直在进行唐化,他们都在汉化,又怎么能够同化琉球呢,这就是文明中心的天然优势,能过创造文化,并辐射四周。
而对琉球进行文化输出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当然就是以闽人三十六姓为代表的一批移民。
琉球人因为这些人掌握的知识,对他们进行了很好的安置,让他们集中居住,他们居住的地方过去被称作唐营,后来慢慢本地化,称为久米村。按照后世的习惯,这个久米村应该算是最早的唐人街。
闽人三十六姓的后人就居住在这里,不止他们的后人,在整个明清时期,都陆续有人移居这里,主要是一些商人,因为琉球缺乏让华人垦殖的土地,所以在琉球的居民区规模也不算大,但却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文化。
标志就是,在久米村中,有两个大庙,一个大庙是孔庙,另一个大庙是天后、关帝庙。这些华人的后代,依然秉持中国式的礼乐诗书文化,并以此影响琉球国。
当日本派萨摩藩的警察登上琉球国的时候,大明驻琉球公使馆,第一时间通告这些经过登记的侨民,希望他们马上回国避难。
一开始离开的人还少,后来随着日本人一步步把持了琉球国的政府,很多自认为是琉球王臣民的华人开始回国,最后当萨摩警察试图在久米村进驻的时候,大多数华人都选择了回国。
仅仅一年时间,从琉球回到福健的华人就达到了一万人,包括梁、郑、金、蔡、毛、陈、林、曾、高、吴、李、阮、沈、魏、田、王、马、钱、翁、穆、韩、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姓氏。其中金、梁、郑、林、蔡五大姓氏都在琉球成为了望族,族中人口超过千人。
在琉球他们是望族,是大族,生活水平好,社会地位高,回到大明之后,他们突然就成了难民,他们是大明官府让他们回来的,生活问题还得找大明官府解决。
一开始地方政府只将他们安置在福州、泉州等口岸城市的郊外,但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让他们根本就没有生存的能力,他们在琉球的时候,上层人物给琉球王做官,中层人物经商,下层人物从事手工业、捕鱼业等。
但到了福健这些领域他们根本就进不去,第一没有人脉,第二他们的手艺相比大明的工匠,多少有些低下或者不符合当地人的使用习惯。
白养着这些人也不是个事儿,这让当地官府很头痛,不过洋务司很快就接手了这些人的问题。他们动员当地的宗族帮助这些侨民,也就是让这些人认祖归宗,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关系。
还别说,尽管五百多年过去了,但是大多数人还真的能找到他们在福健的宗族,因为有些宗族之间断绝往来,只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是在乾隆时期闭关锁国之后,福健失去了通商口岸之后,民间才失去了往来,可是有些宗族甚至始终都没有跟本土宗族失去联系,这些则是琉球上层人物,他们可以通过官方的渠道,跟位于福州的琉球馆保持联系。
于是这一家家的琉球姓氏,很快就找到了他们在福健的本家,对照族谱,编定辈分,重新进入祖宗祠堂,这才真正归宗了。
甚至很多人还攀上了当地望族,比如梁氏,他们在琉球是一等一的华人大族,族中人口超过千人,他们的本家宗族是福州府长乐县江田村望族,先祖在明代迁居琉球,距今已经五百年了,但是他们的族谱竟然始终都没有断绝,因此很容易就找到了祖籍之地。
梁氏在当地也是望族,祠堂贻燕堂从南宋时期开始就没断过香火,而且贻燕堂三个字的匾额,还是宋朝儒道圣人朱熹给他们亲笔题的。
大多数人都像梁氏一样认祖归宗,洋务司动员这些本土宗族帮助在琉球的宗亲,告诉他们这些族人因为亡国之故,被迫归国,但本属一家,希望他们互相扶持,这些宗族都十分热情的接纳了这些流落族人,甚至一些比较穷苦的宗族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