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智瑶追求的是“法”,可不是什么“势”或“术”,三者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实际上,法家的“法”、“术”、“势”一直以来都是君主最忠心的鹰犬,他们不管是以什么为核心,反正都是帮助君主统治国家。
关于“法”、“术”、“势”都是以什么为核心?这里就不多论了。
智瑶要的是制度,先期已经做了明确赏罚,过程中也会一再追求改变旧有秩序,暂时还在尝试耕战制度的执行,并未将耕战制度确认下来。
其实呢,主要是智瑶没有看过韩非子,要不然用来治国会非常不错。
目前智瑶在做的很多事项是抄商鞅的作业,又没有抄个干净彻底。一部分是智瑶并不知道商鞅变法的全过程,再来就是智瑶所处的环境跟商鞅面临的环境并不一致。
商鞅可以趁着秦国刚刚历经河西之败,老牌势力最为虚弱的时刻将既得利益集团得罪个干干净净,反正最大的压力有秦孝公扛着,还有一个明明非常不爽却能分辨好歹的公子虔帮忙压着保守派。
智瑶砸了什么都算自己家的,没砸之前都要顶住内部其余卿位家族和外部列国的压力,一旦砸就是对亲族下手,届时各方势力会干看着吗?
抄作业这种玩意要有基本判断力,明明环境不一样非要全部硬抄,骨灰马上就能被人给扬了!
一直以来智瑶没有搞什么轰轰烈烈,有的只是一种细润无声的操作,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一点一滴去改变,好些人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变成既定事实。
智瑶很喜欢这种做事方式,悄然间一点一滴去进行积累,累积到了一定的量,其实就等于是大势已成,到时候干点什么不是一种泰山压顶的气势呢?
“世子。”宰予在夫僚的引领下进来。
台狐和夫僚的存在感不强,他们却是智瑶最为信任的两个人。
没有办法的事情,任谁从小开始服务,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证明自己的忠诚,哪怕能力方面着实是有些平平无奇,怎么都还是会得到充足的信任。
至于说要不要重用,基本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仅仅在于服务的时间够久,哪怕是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劳,天长地久的苦劳积累下来,己身和子孙的待遇总是不用发愁。
智瑶先请宰予坐下,询问道:“鲁君无恙?”
这一次吴国跟齐国在“艾陵”之所以爆发大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鲁国。
当然了,没有鲁国的话,吴国还是会继续入侵齐国,双方不是在“艾陵”就是会在某个地方爆发大战。
不过,十万吴军和十万齐军在“艾陵”打开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鲁国都是欠了吴国天大的人情。
早期的鲁国确实是礼仪之邦,做的就是以德服人的事业,连续吞并了周边好多国家才有鲁国的势力范围得到扩张,他们的“德”就是士兵手里的戈。
后来的鲁国依旧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可惜的是“德”严重不足,变得越来越追求形式上的礼仪。
智瑶知道怎么跟鲁人相处,哪怕再怎么麻烦都不能忘记该有的流程。
宰予很惭愧地说道:“赐有私心,请世子责罚。”
别以为“儒”不追求赏罚,他们重视的“礼”本身就是涵盖赏罚的一部分。
宰予说的是作为晋国使节的不忠,劝导鲁国认怂,使得晋军没有能够将攻城掠地干得更多一些。
智瑶略过不提,又问道:“可与师孔面见?”
本来就知道派宰予去“曲阜”会出现什么情况,智瑶知道宰予不是笨蛋,不至于猜不出来。
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也就“儒”才干揭开的事,过多纠缠这个话题只会让两人都难堪罢了。
宰予说道:“我师以为阻吴北上,晋之功大也,还‘艾陵’乃为礼。”
莫不是只捡好听的说吧?
宰予没有犹豫,又说道:“晋攻鲁有失伯之德,掠齐乃禽兽之举。”
好吧,只能说不愧是孔子,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主不主观就另外论了。
智瑶摇了摇头,说道:“在其位谋其政,焉是师孔一家之言可定?”
宰予就是复述孔子原话而已,本身还是比较赞成智瑶讲的“在其位谋其政”这一句话作为定论。
事实就是那么回事,智瑶是晋人,还是智氏的继承人,晋国和智氏的利益肯定是优先考虑,不能说有什么错,使用了哪些手段,外人想评判自然也是随意,后面会不会遭到智氏报复这种事,承受着就是了。
智瑶又问道:“师孔可在注诗?”
宰予答道:“我师以为当无邪,确有去邪注诗之意。”
啥意思啊?就是孔子要将自己认为不合适的东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