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的最基本的情绪是和我们的身体直接相关的。痛苦、愤怒、恐惧等通常被认为属于“危险”的情绪,它们意味着发生或即将会发生危险;而后两者则属于“令人愉快”的情绪,告诉我们可以放松和享受,需要可以得到满足。
当人们面对那些“危险”情绪时,如果不能及时缓解的话,这些情绪可能变成绝望,而所有的这些情绪都和癌症以及其他危险疾病相关。如果这些情绪困扰着你,那么相应地,你感受到快乐和爱的时候就非常少。
虽然人类的情绪还有许多,但几乎都建立在这五种情绪的基础上。为了从正面情绪中受益,我们需要学习掌控自己的情绪。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需要处于一个情绪真空环境了。掌控情绪意味着:你能通过给自己充电,拥有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健康信念,来改变自己的不健康情绪。这些信念,会给我们带来诸如勇敢、容忍、同情这些更为健康的情绪和心态。
情绪是感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问题的根源。可是绝大部分人都把情绪看做是问题本身,比如家长往往针对孩子的情绪而加以斥责,目的只是制止情绪的出现。情绪虽然得到了制止,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是很普遍的。
情绪是感情的先知,每个人出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其实是告诉你,你的生活和事业哪里出了问题,需要你去做出处理。
每份情绪都有其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指明一个方向,便是给我们一份力量,甚至两者兼有。其实人生中出现的每一件事都提供我们学习怎样使人生变得更好的机会。情绪的出现,正是保证我们有所学习。聪明的女人知道如何决定自己的情绪,她们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而使自己获得成功。
比如你会有被别人看低的感觉,这是由别人的行为产生的情绪反应,如果你不甘心,你就会发愤努力。这种感觉如同痛感。只有你感觉到了痛,才会把手从火炉上抽回,从而保证你的安全。情绪也一样,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生命将会变得非常脆弱。也就是说,如果情绪能被妥善运用,是可以使人生变得更好的。
只是要“运用”它,必须先使它臣服,受你驾驭。所有的情绪都能被你掌控,就等于你有效地利用了你所拥有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是你所独有的。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愉快、欢喜、伤心、愤怒都会陪伴在左右,很多人已经习惯,但却不能控制。掌控与利用有效的情绪资源,是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度过情绪的低气压,回到协调的生活的有利保障,能给我们带来健康的生活。
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是信念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如果你看到你的一个朋友,她情绪低落、行为颓唐、精神不振。你上去问她,“为何如此?”他会告诉你,由于碰到一个什么事情,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所以才会如此。你可能会认为她的解释很合理,很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
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盆大半被打碎。一个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另一个花匠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是信念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称之为“ABC理论”。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式。通常我们会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C直接的原因。结论:不是事件,而是你对事件的认识决定你的反应。
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3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要求。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计划不如变化快”,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同样,周围的人与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过分概括化。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包括自己或他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第三,糟糕至极。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我们当然希望不要发生我们所认为得非常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当一切已成事实,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地去改变这种状况;实在不可能改变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