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很熟悉却又很陌生,楚阑从来没有留意上面写的是什么银行的名称,从来不知道那上面的建筑是“天安门广场还是人民大会堂”,从来对那上面的毛爷爷的衣服上的纽扣视为不见……
熟悉的陌生!
楚阑一边漫步,一边不断地调出脑海中的【超级百科全书】,至少不能像以前一样走马观花来走个场就算了。
——
长安街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华夏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这条街上,汇聚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构、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数个部委、电报局、最大的邮局、国家级的博物馆、民族文化宫、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等……
“世界上没有这么多内容、这么宽阔、这么直的街,法国的香榭利舍大街也没有这样的气势!”
坐落在这样街道上的建筑,想不张扬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华夏国的第一街,每一幢建筑都要代表什么,象征什么,都要成为一个标志,因此,海关大楼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门,象征国门;中国人民银行大楼是一个古钱的形状;全国妇联大楼是一个半圆,象征半边天……
如果实在要找,唯一一幢不那么张扬的建筑,勉强可以拿北(BJ)京邮件处理中心的那幢建筑来充数,它位于北(BJ)京站口西边,在长安街上毫不引人注目,淡淡的白墙,仅有的装饰是作为屋檐的蓝色琉璃瓦,不过,它彰显的却是另一种特性:平和与亲切。
但是,对这种处处都是标志性建筑的长安街,也有人忍不住诟病,“咱们恨不得每栋房子都成为一种标志,但都是标志就没有标志了。其实,长安街除了天安门从政治意义上看是一种标志,其他都不应该是标志。正是长安街的建筑都想突出各自的标志,所以使得长安街显得很凌乱。”
但无论有怎样的争议,不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长安街的建筑是共和国历史的缩影。
比如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电报大楼、军事博物馆这些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具有华夏国传统建筑和前苏联建筑的味道,那时的华夏国寻求文化上的独立,拒绝西方,但又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
而70 年代在这条街上所建的寥寥几栋建筑,如新北(BJ)京饭店、外交公寓、国家海洋局旧楼则反映了当时经济上的困难,有的建筑甚至没有钱做一个凸出的屋檐;
80年代给华夏国这条最重要的街上增加了许多清一色的火柴盒似的建筑,因为那时改革伊始,思想解放还阻力重重。这些建筑后来被戏称为“豆腐块、麻将牌、一边高、等距离”;
进入90年代,似乎一切都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这条街上,新建筑的数量和式样之多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深受西方的影响,追求时尚、但又很快过时,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注】中国古代小说里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古人称赞起英雄来,经常把巨大食量和英雄气概联系到一起。比如,李逵一顿饭吃三升米,隋唐演义里的李元霸“一餐斗米,食肉十斤”,饭量大得吓人。
看欧洲历史,情况也差不多,中世纪的贵族和武士,都特别能吃。
为什么?
因为古代商品经济很落后,货币流通量很少,尤其在古代欧洲,甚至是“以物易物”,税收比较麻烦,所以欧洲中世纪的大小领主们主流的收租方法,就是连续不断地长途巡视,领主带着他们的家眷、亲兵、侍卫、仆人、弄臣等,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走去过,走到哪里,吃饭的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当地的老百姓供应的饭食就算是收税了,住了几天,吃饱喝足,收税也就收完了,然后赶到下一个地方继续。所以吃得越多,代表收到的税就越多,就是国家的大英雄!
——根据《罗辑思维》《沐猿而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