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从秦始皇统一整个帝国开始,华夏的历史总是以北统南,汉灭楚,晋灭东吴,隋灭陈,宋灭南唐,唯一例外的就是这大明了,很久以前宋青书还相信当时学者的论调,蒙古人占领全国,导致游牧线南移,南方也有大量骑兵,可如今,他却把这个念头丢的远远的。
纯粹是因为冷,太他娘的冷了!
这年头可没有集暖,可以穿着背心吃着雪糕看电视,也没有后世那种全球变暖,甚至连羽绒服都没有,北方人往南适应温暖气候容易,南方人往北却是真的被冻成了狗了,如今时节已进入九月份多接近十月,要换成公历就是十月末了,在扬州还没什么感觉,可一过了淮河,宋青书就直接被冻了傻逼。
幸亏有加多宝商号,临时把附近几个州县铺子里的代县产棉衣全部征调过来,就连征调出来的大别山民夫都是人手一件,在淮北又耽搁了几天,一个个裹成面包般的乞活军方才再次踏上征途。
这次出征规模对乞活军来说也是空前的,整整八个师,乞活三,五,六师,安庆二,三师,凤阳新编一,二师,额外带了个新编革左五师替代转为水师的安庆一师,一共两万四千人,只不过这支大军中骑兵数量很少,新编一师,二师都是纯步兵师,剩余的每个师有个骑兵营,加一块三千骑兵。
大别山与安庆户籍男丁几乎都被编练成民兵,除了正规军,孙传庭还在各个乡里征调了两万六千民夫,一共是五万人。
南方不是养不了马,在英霍山里圈出几个林子作跑马场,修上路垫平,每天都放马奔驰锻炼,加上营养好,草原上进口的蒙古马照样改吃吃该喝喝,长得也不逊色于在蒙古人手里,虽然没有代县时候那么富裕,不过民夫中帮着拉东西的马,骡子还有牛也有五千多
从江南出发一路都是有大海船搬运物资,就算耽搁了几天,小半个月时间也从扬州进入了山东境内,好歹能赶在兵部最后期限十月末之前,让愁白了半边脑袋的马士英可算松了口气。
不过临近德州一带,就只好和海船说拜拜了,战场已经偏向了河北,最后走了一段运河,出了山东境内就只能全靠一双脚去走了。
五万人的大军绵延成三千多米的行军阵型,主力骑兵行进在大军前后,左右各有两个营骑兵保护侧翼,后营民兵队伍比较粗壮,携带着大批粮饷弹药,两翼还用五百多辆四轮马车包裹着,不过每个师十门的一千五百斤红夷大炮还有上百门五十斤上下的却是由步兵们自己拉着,万一遇到个紧急状况,可以随时打他丫的。
萧瑟的秋风非但没有吹拂起明字与宋字大纛,反倒是冻得旗帜硬邦邦的和遭了霜的高粱那样,而且从主帅宋青书到下级的小兵,也是显得颇有些有气无力。
卫国战争,拯救黎民于水火之间,和鞑子笑傲疆场,笑决雌雄,宋青书不是没有那个热血,曾几何时,他也曾梦想端着钢枪,和入侵的外族拼个你死我活,哪怕是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奈何,给它大明朝打仗,就感觉这么憋屈。
就算在扬州一带帝国核心地带,宋青书都没感觉自己像个自己人,穿州过县,一个个紧闭城门跟防贼似得,县官连个面都没见,至于行军所需要粮饷银两更是一点儿也没有,甚至喂马的干草,麸皮,豆粕这些东西也没有那个县愿意供应,逼得乞活军不得不派军需官带着银子提前在所需要经过的地方把这些东西置办好。
这还不是最难受的,难受的还是一路上遇到得了冷言冷语,士绅看不起当兵的,最奇葩的是居然还有个三炮至仕官员牛气哄哄的拦住宋青书要他留军队把他家房子修好才能走,这一路行军,也是头一次宋青书没约束军队秩序,放了凤阳新一师“休假”了两天。
也难怪明末军队越来越军阀化,军纪越来越差,朝廷越来越调不动,人心都是肉长得,谁愿意一路贴着冷屁股去卖命打仗?军粮都没有,兵士不去抢饿死啊?军饷都是主将抠出来的,朝廷一分钱没发,一丁点恩德都没有,关键时刻,谁听他的?
宋青书自己也是挺憋屈,来之前他已经预料到了这次国战一定不能太平,可也没料到复杂成这副模样,刚度过黄河,东华殿大学士杨嗣昌,兵部尚书卢象升,甚至皇帝一封封圣旨就过来了,今个卢象升命令全速前进,明个杨嗣昌下令慎重行军,不可令兵士太过疲劳,后天皇帝又亲自下圣旨,不可浪战!胡骑都打到京师城下,连个统一格调都没有。
而且进了河北,更恶心的是朝廷还派来了个太监派来了个文官过来监军,俩二百五芝麻毛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