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热女中文网 www.rvzw.com,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他患有肺病(气疾),本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还是坚持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而没有仅仅因为自己的健康或享受就大兴土木。就连突厥大举进犯李世民亲身临敌的时候,想到的都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国家人民的祸福。

    一些长期跟随李世民的旧部没有升官,心生埋怨。他知道后,对大家说:“做皇帝的没有私心,才能使天下人信服。我和你们每天所穿的衣服、吃的饭,都是老百姓提供的。因此设置官职都是为了人民,国家应当择贤才而任用。怎么能以关系亲疏为先后呢?这可不是处理政务的正道啊!”

    629年,很多地方都爆发了洪水,良田大量被淹。李世民派使臣到灾区慰问,赈济灾民。老百姓即使来回奔波就为吃一口饭,但没有人抱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没有抛弃他们。

    等到第二年,全国大丰收,流散各地的百姓都回到家乡。老百姓愿意以自己强韧的生命力,持续为一个繁华的大唐投入更多的心力。

    李世民规定京官五品以上,经常性要轮流住宿在中书省内值班。然后,一一接见并详细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策的得失。他还安排得力的大臣巡行天下,对全国官员进行督导,慰问年高的长者,救济穷苦百姓。李世民告诫他们:“你们所到之处,就如同我亲自去!你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切不可敷衍了事。”

    李世民了解很多地区民族的民俗,体贴民情对少数民族地区也一视同仁。益州军政长官(大都督)上奏折汇报“獠人”(当地的一支少数民族)有造反迹象,请求朝廷发兵讨伐。李世民说:“这个我是知道的。獠人依山傍水而居,时常白天潜伏夜晚出来打猎,这是他们的习俗。当地官吏要是能够用恩惠和信义来加以安抚。他们自然会信服、归顺。

    你们绝对不能把他们当作禽兽,动不动用军队动加以残害,这难道是父母官所应当有的作为吗!”所以他下令益州地方政府切不可轻举妄动。安抚过后动荡果然很快平息。

    他还经常开座谈会,和大臣们讨论治国之道。进行集体政治学习。总结经验得失,以史为鉴。学无止境啊!李世民的团队是学习型的团队,所以无往不胜。一次,他对大臣们说:“过去大禹把山凿开治水,但是老百姓并没有抱怨,因为这是对百姓有利的事情。秦始皇给自己营建宏伟的宫室,人民怨恨而起来造反,因为这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

    大凡奇珍异宝没人不喜好的。但如果放纵不能克制自己,那么危亡就在眼前了。我想建造一座宫殿,材料都准备停当了,但是借鉴秦朝的暴政亡国而停止。所以,你们都要深切体察我的本意。”

    “我是天下百姓的领袖,想使都他们富贵。现在教给他们礼仪和义气,使他们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夫妇之间相互尊敬。那么,人民就都尊贵了。轻徭薄赋,使得他们安居乐业。那么。人民就都富裕了。能使百姓家家户户自给有余,我就是不听管弦之类的音乐,都经乐在其中了啊!”

    他在和大臣们讨论怎么防止盗贼时。有些人请求用最重的刑罚来禁止。他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税繁杂、徭役过重,加上贪官污吏的暴虐。

    他们感到无法承受,又迫于饥饿寒冷,才不顾及廉耻去铤而走险的。我们应当勤俭节约、轻傜薄赋,选用清廉的官吏,使老百姓不愁吃穿,自然就不会有人愿意做盗贼。

    这样,就用不着严刑峻法了。”呵呵。于是。李世民命令有关部门修订律法,把死刑的罪名减少到90种。而2011年新的《刑法》修正案通过后。我国现在保留的死刑罪名才由68种减少到55种。

    并且,只要是死刑就必须组织三次复审。京师以外的地方需要五次复审。到了行刑的日子,中央主管祭祀和酒席的相关部门(太常部与尚食监)均不得进酒、不得奏乐娱乐,以示对死刑的慎重和对生命的尊重。

    李世民已经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政法原则。因此,贞观年间的法制情况好得出奇,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这就不由得使人联想到,李世民时代那少到让人惊讶的死刑案例。

    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接下来他以民为本的仁政措施,就要发挥神奇的效果了。因为他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灵魂,所以他的统治效果,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古往今来的统治者中,这才是真正的仁德、贤明啊。其实,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特别重视用死刑的国家。

    即使现在,中国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仍为世界第一。2001年全世界执行死刑人数为3048人,中国就占2468人之多!那一年(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调阅了死囚的花名册,并亲到监狱巡视,见到被判死刑的人极度悲哀,他很同情。就让他们这390个人回家探视,第二年秋天再赶回来接受死刑。到了行刑的时间,所暂时释放的死囚仅有1个人没有按时回来。

    而经过那个人所在地方官员的调查,这个人是因为回家的时候赶上了暴雨,在淌水过河时被突如其来的山洪淹死了。李世民感叹道:“他们真是我善良的好子民啊!”当即下令,将所有死囚都无罪释放。而因身亡没能按时回来的那个人,李世民按“因公牺牲”抚恤了他的家人,并派使臣前往悼念。

    这样通情达理、魅力无穷的君主与这个人人向往的时代,我们再上哪里去寻找呢?这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李世民将百姓视为国家的根本,并认识到自己要率先垂范。他把“民本”思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使其穿于治国的整个过程。只有处理好和老百姓的关系,天下才能达到长治久安。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不是李世民一个人所能能造就的,他还需要一大批能臣干吏为其效命。那么。唐政府的重要官员主要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必须谈到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制度——科举制。

    科举制开创于隋朝,但隋朝过于短暂,所以真正将其发扬光大是唐朝。在科举制实行以前。魏晋南北朝主要用的是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由大、小“中正官”选拔举荐人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制度已经腐朽透顶,选拔官员的大权被一些上层“世家大族”所把持。使得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失去活力,社会不公正现象加剧。

    李世民取得最高权力后,为了吸引和选拔人才、提高家管理效率,更为了牢牢攥紧权力的魔杖,决定全面实施科举制度,选拔优秀才管理国家。唐朝的科举制度分为制举和常举(也称“贡举”)两种。

    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是临时性的考试。主要招考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完全视需要而定,其科目有五、六十种之多,如考查贤良正直、直言善谏、博学鸿词、军事谋略等,百姓和官员都可以参加。但是,制举不经常举行,所录取的人非常少,在科举中的地位不重要。所以,我们重点要说的、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科举其实是指“常举”。

    常举由中央组织部(吏部)主持,李隆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后改为教育部(礼部)主持。主要有秀才、明经(考查对经典的记忆和一些时政)、进士(考查儒家经典和5道时政问题)、明法(考查大唐的各种法律条例)、明书(考查《说文解字》《字林》等文字学知识)、明算

    (考查《九章算数》《周髀算经》等书的数学知识)、道举(考查老子、庄子等人的道家学说)、童子(10岁以下能精通儒家经典的儿童可以参加。能背诵10卷的可以获官职)等八科,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记忆和理解,也看考生对于时事是否关注。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二,相对比较容易。

    而进士科则考查的比较全面,除了考儒家经典和时事政治,主要考查的是诗赋。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非常低,约为1-2%。所以,当时人说:“30岁中明经已经算是年龄比较大了,而50岁中进士还算是比较年轻的。”

    考中进士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是一旦考上,就会前程远大、升迁较快。比较容易飞黄腾达,唐朝中后期的宰相一多半为进士出身。

    进士科是当时读书人做官的首选途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