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门,等到了门头沟,已经将要日悬半空了。
话说这个时代的公共交通,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啊。
路况咱先暂且不提,毕竟这个时期的公路建设还处于依靠群众,就地取材,改善土路的阶段。
就说说公共交通中最重要的部分,公交车吧。
1924年12月19日,BJ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由正阳门开往西直门。清脆而有节奏的铛铛声,被人们称为“铛铛车”。
当时,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到了上世纪40年代,用木炭作为能源的公交车,让公交走入更多寻常百姓的生活。那时,由于汽油资源短缺,公交车的尾部都要拖着一个锅炉,以燃烧木炭作为汽车动力。如果遇到坡路,售票员还要动员乘客下车推车。
上世纪50年代初,公交车尾部拖挂的锅炉变成了嵌在车尾部的圆柱形大炉子,有一人多高。由于当时没有气体压缩技术和设备,煤气只能在常压下储存在车顶的大气袋中,老百姓都将其形象地称为“大气包”。
后来,烧炭车逐渐过渡到了从各个国家进口的燃油车。最常见的要数匈牙利生产的“伊卡露丝”柴油客车以及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706RO型”斯柯达客车,还有美制“大道奇”T234型客车,苏联生产的用卡车改造成的公共汽车“吉尔151型”。对于行驶在街头的这些进口公交车,老百姓称之为“万国牌”。
直到1960年前后,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京一型”无轨电车和“57型”公交车出现在BJ街头。行驶在BJ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以解放客车、“伊卡露丝”、“斯柯达”和无轨电车为主。
而周平安刚刚乘坐的就是T234大道奇客车。
该车为铁木混合结构,车身长8米,可乘载70人,装用95马力6缸汽油发动机,驾驶席在右侧,手动推拉双车门,车身颜色上浅黄下红,装用10.00-20型轮胎。这车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从美国运到南京的。1949年5月,南京解放,没收官僚资本,由人民政权接管,从1949年11月至1950年3月,分4批将88辆大道奇客车调入BJ,支援首都的公交建设。
先不谈这车在美国佬手里呆了多久,光是在国内,这车都已经在路上跑了十三四年了。这车况配合着路况,那一路颠簸啊,成功的让从没晕车的周平安晕车了。
挤出车门,用尽力气跑到路边,双手扶住膝盖。
热情的周平安就给好客的门头沟人民表演了一场“吐如泉涌”,早上喝进肚子里的那点糊糊,一点也没糟践,都吐啦。
不远处正在觅食的两只半大流浪狗,见周平安如此客气,来就来吧,还带着礼物上门,它们也没客气,也不惧怕生人了,围上来就是一阵抢食。
吓的周平安腿不虚了,头也不晕了,“噌”的一下子蹿出老远。
几个蹲在街边晒太阳的老头看的是一阵哈哈大笑。
得,就当是彩衣娱亲了。谁让你们年纪大,谁让你们敢趴下·······尴尬的周平安暗自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