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到隋代大约80余年,就更有新的创新与突破了,此时期的敦煌飞天,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中西合璧,西为中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闼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冲出了天空围栏,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你们看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
对了,我们再继续看隋代飞天,我们可以一清二楚的看见此时的飞仙是处在交流、融合、探索、创新的时期。这些飞天的脸型身材不一样,脸型有丰圆型,也有清秀型;身材有健壮型,也有修长型。但大多数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衣冠服饰不一样,有上身半裸的,也有着像章支的;有穿无袖短裙的,也有穿宽袖长裙的;有头戴宝冠的,也有头束发髻的,还有秃发僧人式的飞天。飞行姿态不一样,有上飞的,也有下飞的,有顺风横飞的,也有逆风横飞的,有单飞的,也有群飞的,但飞行的姿态已不呈“U”字型,身体比较自由舒展。形态各异,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捧花盘,有的扬手散花,有的手持箜篌、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朝着一个方向绕窟飞翔。其姿态多样,体态轻盈,飘曳的长裙,飞舞的彩带,迎风舒卷。飞天四周,流云飘飞,落花飞旋,动感强烈,富有生气。而鼎盛时期是唐朝的飞天,飞天的肉体虽已变黑,面容不清,但整体形象清晰,身材修长,姿态轻盈,人体比例准确,线描流畅有力,色彩艳丽丰富,在本民族传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在唐朝终于完成了敦煌飞天中外、东西、南北的互相交流、吸收、融合、完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历程。而你们看到了举世闻名的唐代,敦煌飞天进入了一个相当的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而我们大宋的飞天虽然稍微逊色了一些,也是别具特色,形象姿态较为完美,艺术造型上,衣饰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神态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束发髻,戴珠冠,面容丰满,眉目清秀。一身手捧花盘,一身手凤首箜篌,在天宫栏墙上盛开字形,逆风飞翔,衣裙飘曳,长带飞舞,飞天身上,鲜花纷落,飞天身下,彩云飞旋,虽无唐代飞天的气势,但飞行动态也很生动。”
哇,我心中对这曾吕真是刮目相看,看来这曾吕真是一语惊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分析的头头是道,棱角分明,条理清楚,还挺有内涵的,说得真是纹丝不乱,滔滔不绝,喋喋不休,洋洋洒洒,和我在网上看到的地道的敦煌研究工作者分析的敦煌飞天大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是不容小觑,难怪不得流沙被换装后的她迷得神魂颠倒的,不仅观察能力好,知识全面,而且平时里韬光养晦,不声不响,关键时候还是能露出几手绝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