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简单将新来的军队安置一番后,桓景便马不停蹄地带着新军中的两千老营,前往谯城。
此行的目标自不必说,是遵照琅琊王的旨意,名正言顺地从当前的谯郡太守手中收回谯城。
昨日雨难得停了一日,眼见有放晴的意思,但今日马上又是一场大雨。望着衙门外墨色的云,夏侯焘的心情愈发烦躁和忧郁。
从前他只是个在野的闲士,平日里只是批评朝政,但却没有半点实际的政务经验。毕竟连庄园也有管家打理,不需要他操心。所以做个太守在当时的他看来,是件挺浪漫的事儿。
但这半年多下来,光是谯城内部的琐事就让他头痛不已,头发也掉了不少:欺上瞒下的胥吏们使得他的政令完全出不了谯城。这些胥吏还像太康年间的和平时候那样,在谯城招摇过市,以太守的名义各种巧取豪夺,收取贿赂,不把太守放在眼里,连朝会也爱来不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愈发觉得,其实自己发的这些政令,有无完全不重要。在谯郡地界,桓司马的手令和信件已经变得比官府的公文更加有效。
首先征税的事情他就没法插手,完全是由桓景的新军在监督。而在桓景收回中正官的权力后,为了争上品名士的名头,谯郡各坞堡主更是争相向桓景交粮。
虽说桓景一直恭恭敬敬地将税收账目上报,但是只在他这个太守手上过一趟,便又下发下去,自己能做的只是在桓景的分配建议上签个字。
而军事的事情更不必说,自从他交出自己的家丁后,这些忘恩负义的家伙们竟然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白云坞的人,现在虽然自己名义上是新军的头目,但连新军到底有多少人都不知道。
他能管的不过是谯城本身的市政,这点桓景从一开始就表示没有兴趣,于是他将全副经历灌注于此。可是大半年下来不过是将官府衙门整修一新,顺带在东市修了个牌楼。
自己关于商业的命令虽然没有一条能够执行下去,但谯城的东市竟然也渐渐兴盛起来。虽然他自己解释不清为啥自己什么都没干,谯城就莫名兴盛起来,但这成了他继续将太守之职坚持下去的理由。
其实这倒是自然之事,谯城是曹魏时期的五都之一,本来就有成为大城的底子。而这段时间,谯城在桓景的保护下没有战乱之虞,四方商旅争相归附。随因夏侯焘不作为,胥吏在谯城胡作非为,但商旅并没其他去处,那么谯城的兴盛倒也不难解释。
不过五天前,夏侯焘又收到了表哥司马睿的来信,信中劝他回到江东,去做个富家翁,对此他自然是置之不理。这不是他第一次收到琅琊王的劝说,但他觉得,自己在谯城干得好好的,为何要搬去江东呢?这个表哥,真是看不起人。
五天前那封信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信末尾,琅琊王破天荒地提到,要是夏侯焘不主动让贤,那么自然有人会奉他的旨意来接管。
一开始夏侯焘也只当是表哥日常吓唬人而已,但刚刚小厮来报,白云坞的新军有两千人在桓景的带领下,已经来到谯城脚下。当时他正在读着胥吏的书简,闻言差点把书简掉在地上。
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当初樊雅向前任太守逼宫时的情景,只是这一次谯郡可没有人能制衡桓景了。
抵抗么?亲兵何在?投降么?难道真要丢掉一切跑去江东?
正当他进退两难之际,衙门外一阵喧嚣,随后是一阵擂鼓的声音。
本来紧闭的院门突然大开,一群全副武装的军士大步冲进衙门,为首的头戴兜鍪,正是那司马桓景。
“桓司马此来何为?”夏侯焘挤出一丝勇气,喝道:“岂不知衙门之内,不得佩甲?”
“为了防备贼人,不得不佩甲耳!”桓景振了振剑匣子,毫不客气地回复道:“琅琊王有口谕,说太守在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